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_南国江山
86文学 > 南国江山 > 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

  “三弟,岭南的一切为兄就交给你了,别的事情也不需要为兄担心,唯有一件事不能放心下来!”

  “不知大哥还有什么不能放心的事情,还请大哥直言,只要小弟能够办到,就一定不会推辞。”

  病床前,刘隐和刘龑兄弟二人轻声交谈着,如今刘隐已经到了最后时刻,此时不过是在交代后事罢了。

  “为兄不能放心的是,当初你曾经劝说为兄,若是吴国能够成功消灭南方其他的敌对势力,那么到时候我们岭南也就不要做无畏的反抗,直接向吴国投降就是!”

  “说实话,不当家的人说起话来总是轻松大气得多。”

  “你那时候能够看到这一点,并且劝说为兄;为兄心中虽然极为不舍,但也若是真到了那一步,倒也能够做到向吴国纳土归降。”

  “但如今,这岭南已经是你的了,你还能像当初你自己说的那样,在眼见没有希望的情况下,就爽快的向吴国纳土归降吗?”刘隐此时的思路非常清晰,说话的速度也很快,几句话就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。

  “这个……”刘龑神情一窒,显然被刘隐问住了。

  在这之前,刘隐才是岭南之主,而刘龑只是臣子而已,岭南的一切虽然名义上是刘家的,不过实际上却仅仅是他哥哥刘隐的。

  所以在那时候即便将岭南完全献给吴国,心疼的也是刘隐,而不是刘龑。

  但如今刘龑成了新的岭南之主了,要将自己的地盘完全献给吴国,他还能像之前说的那么爽快吗?

  若是不能,到时候吴国必然会动兵南下。

  而刘龑或许就会在野心的支配下,倚仗岭南地势偏远的优势,负隅顽抗。

  不过很明显,即便是负隅顽抗,最终只怕也难以逃脱兵败覆灭的结局。

  而因此受到损害的却是整个刘家的利益,刘家能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都难说。

  所以关键之处还在于刘龑能不能克制自己的野心,更多的为了自己的家族延续去考虑。

  此时,见刘龑语塞,刘隐顿时急了。

  这可不是刘龑一个人的事情,而是整个刘家的事情。

  自从刘隐的父亲在封州立足以来,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时间,刘家也发展成一个大家族,人口众多。

  刘隐可不愿意因为刘龑一个人的野心就葬送掉整个家族。

  “三弟,为兄即将故去,再多说什么也没什么用处。不过三弟可要想好了,不要说和吴国对抗,就算是如今的岭南,不服从我们刘家的势力也有不少。”

  “邕州叶广略,容州庞巨昭,高州刘昌鲁,交州曲颢,这些势力一个个都割据地方多年。”

  “三弟你能不能将他们消灭掉,成为真正的岭南之主都难说,何必为了区区一点小利而置整个刘家的安危于不顾呢?”刘隐神情激动的劝说道。

  的确,刘隐虽然是朝廷册封的清海节度使,不过岭南之地可不止他们这一家藩镇。

  像岭南西道节度使叶广略,宁远节度使庞巨昭,高州刺史刘昌鲁,静海节度使曲颢等人,同样是受到朝廷册封的节度使,在地位上是与刘隐一样的。

  当然,岭南之地最为核心的地区,也是人口最多,开发最早,经济最为繁华的地区,就是如今刘隐占据的广州等地。

  也正因此,在岭南的各大势力中,刘隐的势力才是最强的,也最受到中原各国的重视,甚至刘隐如今还有一个郡王的爵位在身。

  而其他几个藩镇的实力就差了许多,即便是加起来也就勉强和刘隐抗衡而已,在中原基本没什么名气。

  所以一般人提到岭南,都只会提起刘隐,对这些更小的势力基本都不怎么提及。

  但刘隐要消灭这些势力同样很困难。

  听了刘隐一番话后,刘龑苦笑道:“大哥所言极是,刚才是小弟枉动贪念了。我等连岭南都不能彻底削平,又何谈与吴国对抗呢?”

  他神情苦涩,显然心中还有些不甘心,毕竟要做出决定纳土归降,这可不是谁都舍得的。

  事实上,历史上的刘龑可是野心不小,仅仅几年时间后,他见中原的梁国势力衰微,北方陷入大乱;而南方各国又各自混战,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刘龑竟敢悍然称帝建国,而那时候天下间除了梁国和蜀国称帝外,还没其他势力敢于称帝。

  就算是吴国、晋国也只是称王而已,而燕王刘守光悍然称帝的后果更是迅速覆灭。

  这样一个野心之辈,他所倚仗的不过就是天下大乱的局势,以及岭南地势偏远的优势而已。

  但如今,这些优势虽然也有,不过显然没有历史上那么多。

  在内部,庞巨昭、叶广略等势力还在割据;在外部,吴国如今实力强大,已经逐步消灭了南方众多势力,统一南方的趋势已经极为明显了。

  刘龑又怎么可能还有历史上那么大的野心,最多也就是心中有些不舍罢了。

  刘隐见自家弟弟再次看清了局势,顿时放心不少,不过他还是郑重说道:

  “三弟,不是为兄信不过你,而是此事极为重要,关系到我刘家的存亡。所以为兄希望你能对天起誓,将来若是吴国消灭了南方其他势力,并且开始对我岭南下手,三弟定要认清局势,向吴国请降,以保全家族传承!”

  他双眼的眼神已经有些浑浊,显然已经到了最后时刻,此时不过是强撑着罢了。

  见此情形,刘龑也顾不得其他,当即在刘隐面前发下誓言。

  得了他的保证后,刘隐终于撑不下去了,他面上露出笑容,随即双眼禁闭,身子也渐渐无力的滑了下去。

  “大哥!大哥!”刘龑有些哽咽的喊道。

  不管怎么说,这个哥哥在临终前没有将岭南交给自己的儿子,而是选择了将基业交给自己,这也算一份恩德。

  当然,在接受这份恩德的同时,他也不得不接受随之而来的责任。

  这份责任,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。

  若是一步没有走好,将来刘家真的有可能走向覆灭。

  当然,这些都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,而此时,刘龑所要做的就是安排刘隐的后事,以及尽快继位,保证岭南不出乱子。

  最后一点,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要迅速取得吴国的承认,最好能让吴王杨渥下达诏令,任命他为新的清海节度使,并且避免刘隐之死给岭南带来的冲击。

  若是不能得到杨渥的承认,说不定岭南内部就会有人生出野心,而且将来吴国说不定也会以此为借口发动入侵。

  当然,刘龑觉得,对于如今的吴国来说,他们应该还没有做好对岭南动手的决定,如今湖南还没有打下来,马殷也没有屈服,!甚至虔州也没有彻底消灭,要进攻岭南,时间显然还早。

  所以杨渥很可能会选择维持岭南的现状,也就是承认刘龑对岭南的继承,以换取岭南继续向吴国保持名义上的效忠。

  在刘隐的病榻前沉默许久后,他才起身向外走去。

  “来人,大王薨了……”

  ……

  武义四年三月,当彭城郡王、清海节度使刘隐病死之时,洛阳城中,虽然听闻晋军已经被击退了,但坊间官民对于局势却依旧不怎么看好。

  洛阳城历来就是中原大城,最是适合建都的地方,其重要性自古就不在长安之下。

  如今随着长安被朱温拆毁,那座曾经极为繁华的城池早就化作废墟;但洛阳却是繁华依旧。

  当初朱温在开封建国,国号大梁;不过开封毕竟无险可守,不是建都的好地方。

  所以在去年,朱温便将都城迁移到了洛阳;至于开封则称为东都,由博王朱友文留守。

  此时正是夕阳将落,暮色将近之时,周围的光线都变得昏暗起来。

  城中有的富贵人家,已开始在房间内点上灯烛。

  城西的一间不大的房屋里面,一位身穿布衣,却颇有气度,胡须已经开始花白的老者正坐在书案前,望着眼前自家的次子,沉默不语。

  “父亲,到底是南下还是北上,父亲倒是说句话啊?”年轻的士子,见自己的父亲久久不语,顿时开口问道。

  或许是见自己儿子已经有些急了,老者开口答道:“延翰,为父也不知到底该去哪一方更好,又如何告诉你呢?”

  见年轻士子有些不满意的神色,老者接着又道:“不过有一点你倒是说对了,如今中原局势动荡,为父在梁为官,将来只怕未必能得善郭。所以你想要离开梁国以做保全,此乃上上之策!”

  原来,这老者正是前蔡州刺史张慎思,不久前蔡州之所以出现刘行琮、王存等人的变乱,其原因就是因为此人被朱温召到洛阳,使得蔡州长期没人镇守。

  而张慎思面前的年轻人,则是他的次子张延翰,性格正直而淳厚,好读书,有才干,而且目光长远,是张慎思最为喜爱的一个儿子。

  这几年随着梁军的接连兵败,不管是对吴军,还是对晋军,梁军都难以占到上风。

  到了此时,一些有见识的人,都能察觉到梁国的颓势,知道继续留在中原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尤其是最近高邑之战梁军的失败,以及随之而来的蔡州之变,更是让张慎思意识到中原不可久留。

  可惜的是,张慎思他自己在梁国已经为官多年,加强如今年老,想要背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

  所以他只能将保全家族,乃至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任务都寄托在自家儿子身上。

  恰好今天次子张延翰主动来寻他,向他提起梁国不可久留,必须迅速另谋出路的事,张慎思自然是同意了。

  不过到底是该北上投靠晋国,还是该南下投靠吴国,这一点却是难以决断。

  “父亲,听说最近晋国也打算开科举,不知此事是否为真?”这时,张延翰转而打听起了消息。

  “不错,此时为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,应该不假。怎么,你想去晋国试一试?”

  “不,孩儿只是问一问,现在还没有想好。”张延翰摇头道。

  虽然是宦官人家子弟,不过张慎思毕竟只是在梁国为官,在别的国家可是没什么影响力。

  所以张延翰若是决定离开梁国另谋出路,那么就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博取出路。

  参加科举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今年不是吴国的科举大比之年,不过各州却会召开院试,为明面的大比做准备。

  所以他如果南下吴国的话,参加科举正好赶上时候。

  可惜一来吴国的科举考试的内容毕竟与如今梁国科举不同;二来即便考中了进士,但除非是能考出极好的成绩,能够排在前几名,否则在授官时就只能授予八品甚至九品的官职。

  这显然极大的削弱了吴国科举的吸引力。

  反观晋国,虽然不知道晋国要搞科举的话,到底会实行怎样的制度,不过张延翰觉得延用唐朝制度的可能性更大,毕竟李存勖可是一直标榜着自己要复兴唐朝的。

  两相比较的话,吴国科举因为录取人数较多,所以更加容易考中,但一般前途也较低;而晋国科举如果继承唐朝制度的话,肯定录取人数较少,但只要录取了,一般都会有较好的安排。

  当然,到底该北上还是南下,自然不能单纯考虑科举这一点,还有其他更多东西需要考虑,科举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。

  所以张延翰接着又问道:“不知父亲觉得,晋国与吴国,哪一家的前途更大?”

  “哪家的前途更大?”张慎思当即便笑了起来:“看来我儿的野心不小啊!若是没有远大志向之人,只想着混日子,那可不需要考虑什么国家前途。”

  取笑了自家儿子几句后,张慎思神色肃然说道:“说实话,为父也不知道哪一国前途更好;晋国有晋国的优势,吴国有吴国的优势,很难说哪国更强一点。”

  “不过老夫觉得,吴国统一南方应该不在话下。”

  “而一旦南方一统,那么天下极有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860bo.com。86文学手机版:https://m.860bo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